诸葛亮为何会说汉桓帝是个昏君?原因是什么
迷奇闻网的小编今天带来一篇文章,让我们共同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汉桓帝刘志。
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不得不提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其中的“小人”,在某种程度上,指的就是汉桓帝刘志。为什么一代英明的君主会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呢?这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汉桓帝刘志,一个名字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他本是东汉王朝的一个傀儡,长期在权臣大将军梁冀的操控下生活。他内心坚韧,隐忍不发,对内私下训练玩伴,对外与梁冀的眼中钉唐恒等人密谋。终于,他发动了震撼历史的“厕所革命”,一举打掉了梁冀集团,展现了与康熙爷类似的决断和勇气。
面对东汉王朝的种种问题,刘志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世族横行,土地兼并严重,贪官污吏泛滥,边疆战火又起。他硬是平定了,安定了四方,让东汉的人口达到了巅峰,与盛唐时期的人口数量相持平。这样的君主,无疑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
那么,为什么被誉为千古贤相的诸葛亮要将东汉的黑锅让刘志来背呢?
刘志在剪除梁冀成功后,对朝中官员和太学生组成的“士人党”进行了打压,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党锢之祸”。这一举动无疑伤及了汉朝的根本,被认为是汉朝衰败和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志在稳固地位后,可能犯了很多农民起义家都会犯的错。他过度放纵自己,将大权交给宦官,自己则沉迷于声中。据说他的后宫宫女多达万人,皇后都立了三位。这样的生活极度透支了他的健康,导致他英年早逝,为东汉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诸葛亮作为一个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对大汉王朝具有特别感情的儒生,评价皇帝的标准自然十分严格。作为给东汉王朝覆灭埋下的汉桓帝刘志,自然被他认为是“昏君”。
汉桓帝刘志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君主。他的一生既有英勇果断的一面,也有放纵自己的过失。在诸葛亮等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他被贴上了“昏君”的标签。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东汉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君主,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