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作为一支强大的队伍 他们一日三餐是
今天,趣怪网的小编要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一段历史,那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郑和下西洋。
想象一下,庞大的船队扬帆出海,不仅有多艘必备船只,还有马船、粮船和战船等各式各样的船只,以确保船队的食物供应和航行安全。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七次率领船队远航,每一次都从繁华的苏州刘家港出发。
船队的规模可谓空前庞大,最多时曾有二百四十多艘船,二万七千多名海员。这样的规模无疑对明朝在东南亚及非洲沿岸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船队中的船只种类繁多,其中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巍峨的体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操作。
据《明史》和《郑和传》记载,郑和的航海宝船共有63艘,其中最大的那艘长44丈4尺,宽18丈,折合现今长度长达151.18米,宽61.6米。这艘巨船有四层甲板,9桅可挂12张帆,锚重达几千斤,需要二百人才能启动。这艘船可容纳千人,展示了明朝航海技术的辉煌成就。
除了大型宝船,船队中还有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等不同类型的船只。这些船只各有特色,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则用于船员休息。
在出发前,为了应对长时间的航行,船队会准备充足的粮食和淡水。我国古代在粮食及蔬菜水果的储存方面已有显著进步,完全能够应对航海的需求。在海上,丰富的鱼类资源也保证了食物的充足供应。沿途的贸易也是船队的重要活动之一。郑和的团队携带了大量的瓷器、丝绸等明朝特色商品,用以与沿途国家进行贸易,拓展海上贸易渠道。
郑和他的团队拥有丰富的航行经验,熟悉的航线是他们在海上航行的重要支撑。沿途的东南亚、印度洋沿线以及非洲东海岸都有港口可供停靠,以确保后勤的补充。正是这样的精心准备和丰富经验,使得郑和的船队能够勇往直前,完成了那些令人惊叹的远航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