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掘坟鞭尸的始作俑者 极端复仇的表现
说起伍子胥,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春秋末期的吴国大夫和军事家,但更引人瞩目的,恐怕是他协同带兵攻入楚都后的举动——掘楚平王墓并鞭尸三百。究竟伍子胥和楚平王之间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使得伍子胥要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
让我们先了解二人的背景。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家和谋略家,出生于楚国。他的父亲伍奢、兄长伍尚都是楚国的重要人物。而楚平王,作为楚国的国君,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与伍子胥之间的恩怨纠葛。
这一切的恩怨,都要从费无极开始说起。费无极本是太子建的部下,但因其对太子不忠,转而侍奉楚平王。当楚平王抢儿媳妇时,费无极不但没有劝阻,反而趁机陷害太子建,导致太子建逃离楚国。而伍奢作为太子太傅,因此遭殃,被抓入狱。
费无极担心伍氏家族的才华会对楚国构成威胁,于是建议楚平王以伍奢为人质,召其两个儿子前来。平王派人召见伍奢的两个儿子,声称只有他们前来,才能救下伍奢的性命。伍尚愿意前往,但伍子胥却洞察了其中的诡计,认为这是一个陷阱。他明白一旦前往,不仅自己与父亲的生命无法保全,更无法报仇雪恨。他决定逃亡,投奔吴国。
在吴国,伍子胥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吴王所重用。但他与楚平王之间的仇恨并未因此消解。伍子胥时刻铭记杀父之仇,努力训练军队,谋划攻打楚国。终于,他协同孙武成功攻入楚都。楚平王已经去世,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难以平息,于是他决定掘坟鞭尸,以此解心头之恨。这一举动,也使得伍子胥得到了盗墓贼的称号。
回顾二人的简历,我们可以看到伍子胥的家族在楚国有着崇高的地位,而楚平王则是楚国的国君。他们之间的恩怨,源于费无极的陷害和楚平王的错误决策。最终,伍子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对楚平王的复仇。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伍子胥的智谋和勇气,更揭示了权力斗争背后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