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满朝文武为什么缺房玄龄不可
在渭北的秋风中,我与李世民相遇,那时他正值十九岁的青春年华,而房玄龄已年近半百。这场邂逅开启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贞观时代,是个充满个性的时代。这里有犯颜直谏的忠臣,有贵族风范的长忌。徐懋功等人都是人中龙凤,功勋卓著,个性鲜明。在这些人中,房玄龄却像一块面团,不显山不露水,却对整个朝廷至关重要。他是那个能将众人拧成一股绳的人,让贞观之治得以蓬勃发展。
房玄龄的存在,平衡了整个朝廷的阴阳。他拥有和而不同的智慧,他的丰碑上处处都展现了他的气质。尽管李世民有时对房玄龄显得不耐烦,但在骨子里,他却对房玄龄充满尊敬。在房玄龄面前,李世民就像是一个脾气不好但又踏实肯干的儿子。
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因小事而大发雷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到了房玄龄身上。房玄龄没有辩解,也没有生气,只是默默地听着。这让李世民更加恼火,一气之下将他免职。房玄龄毫无怨言,收拾东西回家。他淡定地对家人说:“你们去把院子和房子打扫一下吧,过不了多久,皇上就会过来。”家人疑惑不解,他却笑着说:“皇上过来是通知我上班。”没过多久,李世民真的来了,两人相视一笑,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
这是一对天然的黄金搭档,他们外结君臣之义,内结父子之情。在房玄龄病重时,李世民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甚至在宫墙上打开一扇门以便随时探视。当房玄龄走完一生时,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他们的关系超越了君臣之情,更像是父子之间的亲情。
李世民曾三次为房玄龄赋诗,其中一首题为《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的诗中写道:“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在这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李世民心目中房玄龄的重要位置。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不仅仅是权力与利益的交换,更是心灵与心灵的相互依存。他们的合作让贞观之治成为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而他们的故事则成为了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