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李涵跟历史上的相比,果然是剧情纯
唐朝,一个充满魅力的朝代,历经辉煌与衰落。在这历史舞台上,李昂作为第十四位君主,展现了他的抱负与无奈。他是一位勤勉的君王,不好女色,厉行节俭,革除奢靡之风,致力于王朝复兴。唐朝的颓势已不可逆转,李昂有心作为,却受限于时代的大势。
唐朝的末期,政权不再由皇帝独揽,而是落入了不男不女的宦官手中。这是一个阴阳错乱的时代,先是男人当政,接着女人当政,最后沦为宦官专权。公元826年,宦官刘克明等人阴害敬宗,欲立绛王李悟为帝。两天后,王守澄、梁守谦指挥神策军发动政变,杀死刘克明和李悟,推李昂登基,改元“太和”。
李昂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遣散了三千多宫女,放掉了五坊的鹰犬,并精简了机构和人员。特别是解散由宦官负责的五坊,使老百姓免受勒索之苦,赢得了民众的喝彩。政权的生死废立依然被宦官操纵,朝中许多有志之士沦为党派之争的牺牲品。
李昂与翰林学士出身的宋申锡密谋夺回大权。宋申锡声誉良好,但能力不足。在筹建秘密团体时,他推荐王璠任京兆尹,并泄露了文宗的计划。这一泄密导致宋申锡被王守澄的党羽诬陷意图谋反,最终被贬谪。
李昂在用人方面显得平庸。他提拔了郑注和李训作为自己的心腹,但二人原本就是王守澄的人。在一次针对宦官的行动中,由于李训的急躁行动,导致计划败露,许多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家人也受到牵连。这次史称的“甘露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达一千多人。
事变后,李昂被宦官软禁,国家政事依然由宦官专权。朝臣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宦官势力嚣张至极,胁迫天子,藐视朝臣。李昂每日饮酒叹息,最终郁郁而终。
李昂是一位有抱负的君王,但在唐朝末期的宦官专权下,他的努力最终化为泡影。唐朝的衰落不仅是王朝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无奈。在这个阴阳错乱的时代里,李昂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