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2》是一部贺岁档的投机之作
去年,《唐探2》上映后,引起了不少争议。这部影片虽然试图营造悬疑氛围,但整体给人感觉却有些尴尬。相比之下,同期引进的《东方快车案》和《看不见的客人》则代表了悬疑推理片的顶尖水准。那么,同样是悬疑片,为何内容质量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呢?今天,我想谈谈自己对“悬疑片”的一些看法。
优秀的悬疑片,往往建立在凶手实施“完美犯罪”的基础上。而所谓“完美犯罪”,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真正的悬疑片魅力在于,通过揭示线索,让观众参与解密过程,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愉悦。在这个过程中,观众是解密者,而非被愚弄的对象。优秀的导演会利用观众的心理盲点,营造叙事性诡计,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忽略重要线索。
以去年大热的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为例,导演奥里奥尔·保罗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原理,将常见的错觉融入影片。影片的最大精彩之处在于,通过肇事者Adrian的亲身经历与受害者母亲Mrs. Goodman的推理叙事之间的博弈,展现了人性的深渊。导演的技巧在于,同时展示谎言与真实,让观众产生真假难辨的错觉。
这部影片不仅在悬疑逻辑上严谨,而且在人性的恶上有自己的独特诠释。从一开始的无心之失,到后来的刻意隐瞒,再到密室,Adrian的人性之恶逐渐升级,令人对其恨之入骨。西班牙的悬疑片近年来表现出色,《黑暗面》便是另一部佳作,成功地把悬疑片和惊悚片结合,不断拷问人性的黑暗面。
相比之下,《唐探2》在悬疑片的制作上显得相当失败。不仅在人性的挖掘上有所缺失,甚至在犯罪逻辑上也漏洞百出。导演的叙述方式过于低级,试图转移观众的视线,而没有真正利用观众的心理盲点去营造叙事性诡计。
值得一提的是,喜剧和悬疑结合并非易事。《唐探2》并非首创,日本导演堤幸彦的《爱的成人式》便是成功的案例。这部影片通过共享所有信息,直到影片中间才成功运用叙事性诡计,让观众产生心理错觉。这种高级玩法让观众在影片结束后仍回味无穷。
《唐探2》在悬疑片的制作上存在明显不足。真正的悬疑片应该利用叙事性诡计,让观众参与解密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忽略重要线索。只有真正尊重观众的智商和观影体验,才能制作出真正优秀的悬疑片。近年来,国产悬疑佳作不断涌现,其中一些作品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备受瞩目的《唐探2》。以忻钰坤的《心迷宫》为例,这部小成本佳作展示了导演出色的才华。在忻钰坤的导演手法中,我们能够瞥见类似科恩兄弟的影子。
他的电影巧妙地利用复杂多变的多线索故事,以细节的铺陈夯实每一个悬案的疑点。尤其是在《心迷宫》中,导演将目光投向偏远的乡村,挖掘出人性的荒诞,这种处理方式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感体验。他的作品《暴烈无声》已经在去年的First影展上首映,预计今年将在全国院线上映,相信这将又是一部备受瞩目的悬疑佳作。
相比之下,《唐探2》在某些方面就显得空洞无味。为了迎合春节档的观众群体,电影极度放大喜剧元素,但这些笑点和包袱却显得尴尬无聊。例如红脖子机车男与王宝强的基情戏份,无厘头的男扮女装恶搞,以及三个男人在曼哈顿大街上的裸奔场景,这些情节与悬疑推理的主题格格不入。
影片的导演似乎更依赖于恶趣味吸引观众眼球,通过“灵光一闪”的上帝视角来弥补剧情的漏洞。推理情节似乎更多地依赖于神秘元素,而喜剧元素则更多地依赖于对丑陋的审视。这一切都让我感觉与悬疑无关,甚至与喜剧也相去甚远。或许这只是导演个人的自我感觉良好,但作为一名观众,我无法从中感受到真正的艺术魅力。
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影感受。不可否认,《唐探2》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贺岁片,它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也营造出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如果想要将中国的“推理悬疑”系列大电影推向国际水平,还需要在剧情、导演手法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真正具有的悬疑佳作,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也能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