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暗藏胎盘交易 最低价格只需25元
市民反映武汉周边城区的一些医院有人体胎盘出售。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人体器官不得买卖,人体胎盘亦是如此。围绕人体胎盘,却有人利用灰色地带谋取利益。为了揭开真相,记者历经半个月的暗访调查。
记者首先探访了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向医生打听后得知,他们并不出售胎盘。但在产科病房前,记者遇到了一位保洁员。在得知记者的需求后,她悄悄带记者到一个隐蔽的角落,以25元的价格将胎盘出售给记者。记者随后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一名保洁员表示可以帮助记者获取胎盘,价格为80元一个。两天后,她果然如约让记者领取胎盘。当记者询问她如何取得胎盘时,她透露是在清理垃圾时顺便带出来的,医生和护士都不知情。
接着,记者又前往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和武汉市东西湖区妇幼保健院,同样从保洁员手中顺利购得胎盘。这些保洁员透露,她们会在清理渣滓时,用小黄袋子将胎盘带到厕所存放。冬天时,由于国家禁止将胎盘用于制作药物并要求火化,私下买卖胎盘的需求尤为旺盛。
记者的调查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在武汉市周边城区的多家医院,只要愿意花钱,就能买到胎盘。那么这些胎盘是如何流出的呢?这暴露出相关医院在监管上存在哪些漏洞呢?
根据原卫生部2005年的规定,产妇分娩后的胎盘应归产妇所有。如果产妇放弃或捐献胎盘,医疗机构可以进行处置,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买卖。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护士长谭志华也介绍了胎盘的两种常见处理方式。
这一现象的曝光令人震惊,也引发了人们对医院管理和监管的质疑。为何国家明令禁止的买卖行为能在医院内悄然进行?如何加强医院的管理和监管,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当产妇身患乙肝等传染性疾病时,胎盘的处理方式需格外谨慎。依照相关规定,这类带有感染性的胎盘必须交由医院处理,严禁家属带走。这背后的规定源自我国严格的《传染病防治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在这两条法规的护航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需对医疗废物进行详尽的登记,这其中就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式以及最终去向等关键信息,且要求经办人必须亲笔签名确认。
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并非所有医院都能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有些医院在胎盘的登记、交接及处理环节上出现了疏漏,甚至将这些工作交给临时工或保洁员负责。这无疑给了一些人钻漏洞的机会,使得胎盘流向了地下市场。
这种不严格的管理,除了涉嫌违法违规外,还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专家指出,如果产妇患有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这些病原体会可能污染胎盘。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传播疾病都可能通过未经严格检测的胎盘传播。一旦食用,人们也可能因此感染这些疾病。这其中的风险不容小觑,胎盘的处理问题亟待各相关方的重视与严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