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翱是怎么死的?南宋爱国诗人生平简介
谢翱,字皋羽,别号宋累,生于淳祐九年十月十五日,即公元一二四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的长溪县治后街。他的父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精于《春秋》之学,著书立说。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谢翱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历史英雄传记,养成了他独特的个性与坚贞气节。少年时期,他曾随父亲迁徙至浦城生活。
咸淳元年,谢翱赴临安参加进士考试,虽未能如愿以偿,但他的诗作《宋祖铙歌鼓吹曲》和《宋骑吹曲》被太常寺选为朝廷乐曲,受到文学家吴莱的高度赞扬。
当宋德佑二年正月,元兵攻陷临安之际,谢翱毫不犹豫地献出了他的全部家产,并招募乡兵数百人,投奔文天祥。他被委以谘议参军的职位,随后跟随文天祥抗击元军,转战于闽西、广东、江西等地。兵败后,他潜回祖籍浦城务农。
在至元十六年,因无法忍受元人的繁苛压迫,谢翱辗转入浙江。在那里,他听闻文天祥在燕京柴市被害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在浙水游荡,见到与文天祥分别时的景物,便无法自控地痛哭失声。隐居山林间,他时常探幽揽胜,结交遗民。他所成立的“汐社”与主持“江源讲经社”的诗人方凤、吴思齐等人交往密切。在宋亡之后,他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缅怀故国和文天祥的诗文。他对宋室的忠诚始终如一,时常以诗明志。
至元二十一年,江南元僧杨琏真伽对宋会稽皇陵的挖掘行为激起了谢翱的愤怒。他协助唐珏和林景熙暗中换取宋高宗的遗骨,并设法获得被抛入湖中的颅骨,最终将它们安葬在绍兴兰亭山。他所作的《冬青树引》表达了他对抗元复国的坚定信念。至元二十七年,谢翱登上钓台,设文天祥的牌位并唱出凄凉的招魂之词。他的《登西台恸哭记》等作品都是哀悼故国和亡友的深情之作。
然而命运多舛,元贞元年十一月初十日,谢翱因肺疾复发离世,年仅四十七岁。他生前嘱咐刘氏妈将他的文稿和遗骨交给好友方凤和吴思齐等人处理。在次年的正月二十八日丁酉被葬于严子陵钓台的南面白云源处修建了“许剑亭”以示纪念。墓前立有青石碑文记载着他的生平事迹吴谦作《谢君翱圹志》以示纪念这位英勇无畏的文人武士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颂成为历史上一段不朽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