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叛乱之后,吴应熊为什么不跑?
今天,迷奇闻网的小编带来了一则引人深思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背叛与忠诚的世界吧!
吴三桂,这个名字在清军眼中如同悬剑高悬,他曾叛变引清军入关,令清军对他既忌惮又防备。清军深知,对于这样一位曾经的叛徒,除了严密的提防,还需设法牵制。于是,他们瞄准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在清军入关之初,便以联姻为手段,将皇太极之女和硕公主许配给吴应熊,并赋予他众多显赫的头衔。这一举措,显然是为了拉拢吴三桂的力量。但背后的条件是,吴应熊不能离开北京,他被视为牵制父亲吴三桂的关键人物。
吴三桂的反清之心早已昭然若揭,然而他不得不顾及身处京城的儿子。他派人秘密前往北京,企图接回吴应熊。但吴应熊似乎并不愿离开京城。他无奈地向父亲传递消息,甚至透露了提前削藩的计划,并表明自己愿意留在京城为父亲效命。这看似愚蠢的举动背后,或许是他为了保护父亲而做出的牺牲打算。一旦离开京城可能会引发皇帝的猜疑和警觉,给父亲带来麻烦。因此他决心舍身忘死为父亲分忧。
然而命运残酷,吴三桂反叛后,吴应熊作为人质被无情地斩杀。他的两个儿子也难逃厄运,而他的大儿子甚至在军中另立皇位。而死的吴应熊被追封为皇帝。而他的妻子建宁公主则承受着更为悲惨的命运。十三岁便出嫁的她,在漫长的二十年的婚姻生活中突然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她在清朝礼制的束缚下无法改嫁,只能默默承受着守寡的痛苦生活。
康熙皇帝作为侄子虽然站在了巩固皇权的立场上必须斩杀叛贼的首领吴应熊但内心也充满了愧疚。他多次下诏宽慰自己的姑姑建宁公主称她的一生是被叛贼连累。公主身处这样的尴尬境地想必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痛苦。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康熙一直关注着姑姑的状况直到后来吴世璠自杀身亡才结束了这场悲剧。
在这漫长的守寡岁月中公主苦苦煎熬身心俱疲终于在六十三岁时离世。她的命运或许成为了后世的一种遗憾和感慨但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性复杂的一面。这个故事充满了背叛、忠诚、爱情与亲情的纠葛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