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为什么要极力阻止李治立后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真的是因为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位独一无二的女皇以其过人的手腕和能力让人瞩目。她就是武则天,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李治坚决地选择了立她为皇后,那时,托孤大臣的舅舅极力反对,宰相褚遂良甚至因之血溅朝堂。究竟李治为何如此坚决地选择立武则天为皇后?难道仅仅是因为爱情吗?背后隐藏着长孙无忌极力阻止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长孙无忌,作为关陇世家的门阀首领和李治身边的托孤大臣,他的身份尊贵无比。他却一直为了门阀的利益和自己的权力而斗争。他反对武则天为皇后,更多的是出于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甚至不惜编织一张大网,试图将皇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孙无忌不惜一切手段。他将宰相都换成了自己的人,包括的舅舅柳奭;通过房遗爱谋反案将反对派一网打尽。他甚至通过立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来巩固自己的力量。这一切行动却忽略了他的职责。他所拥有的权力只是太宗皇帝临时交给他保管,最终是要交到新的君主手中的。他的贪婪和自私让他忘记了这一点。
长孙无忌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李治的愤怒。在李治心中,夺回皇权与立武则天为后已经成为一件关乎自己是否能够真正掌握大权的事情。李治每天散朝后都会召集宰相们讨论立武则天为后的问题。褚遂良的激烈反应更是让李治从被动变为主动。
皇帝毕竟是皇帝,李治身边很快出现了一批因长孙无忌打压而不得志的大臣,如许敬宗与李义府。他们纷纷上表支持立武昭仪为皇后。李治也积极寻求其他托孤大臣的支持,如资历深厚的李勣。李勣一生经历丰富,他的一句“此是陛下家事,何须更问外人!”让大局已定。
最终,李治将王皇后与萧淑妃贬为庶人,褚遂良被流放,长孙无忌彻底失去了权力。在许敬宗与李义府的策动下,满朝文武集体上表,请求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通过李治的爱得到了皇后的位置,而李治也成功地扳倒了长孙无忌集团,夺回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是一场双赢的较量,夫妇二人共同书写了历史的传奇篇章。这一切的背后,不仅展现了武则天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李治为了皇权的斗争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