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300万头鲨鱼因为鱼翅交易遭捕杀
鲨鱼翅在民间通常简称为“鱼翅”,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这一美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宋会要》,被视为山珍海味中的佼佼者。在“鲍参翅肚”的佳肴组合中,“翅”指的就是鱼翅。鱼翅是以鲨鱼的鳍制作而成,通常与鸡汤等食材煮成美味的鱼翅羹。关于中国人食用鱼翅的习惯,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郑和。
在浩瀚的海洋世界中,鲨鱼因为鱼翅而备受关注。《本草纲目》中记载:“(鲛鱼)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鱼翅转口站及销售点,见证了鱼翅贸易的繁荣。日本也有生产人造鱼翅(素翅)以满足市场需求。
鲨鱼翅本身并无太多味道,营养价值也相对较低。不幸的是,由于对鱼翅的过度需求,人们长时间捕杀鲨鱼,导致鲨鱼面临生存的危机,这对海洋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曾刊登了一组令人震惊的照片,揭示了疯狂的鱼翅贸易背后的残酷现实。据美国皮尤环境组织表示,全球鲨鱼鳍贸易驱动下的鱼翅市场导致每年有多达7300万头鲨鱼遭到捕杀。在这过程中,渔民常常割下鲨鱼鳍,然后将仍然活着的鲨鱼抛回大海。
这些令人心碎的场景不断在各地渔港上演。一组由美国皮尤环境组织在台湾拍摄的照片显示,工人们正在清洗和处理鲨鱼鳍,准备出售。这些鲨鱼鳍来自于包括路氏双髻鲨和远洋白鳍鲨在内的易危鲨鱼种群,令人痛心。
皮尤环境组织的马特·兰德在一份声明中悲痛地表示:“由于对公海的鲨鱼捕杀数量没有限制,这种活动并未出现衰退的迹象。对全球鲨鱼种群的这种露天采矿式的捕杀显然无法维系。”他强调,尽管台湾渔业署宣布将从2012年起执行鲨鱼鳍割取禁令,以落实保护鲨鱼的措施,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兰德指出:“这条禁令说明台湾在保护鲨鱼方面已开始走上正确的轨道,但不足以挽救鲨鱼,无法解决更为严重的过度捕捞问题,这些问题正导致这些动物走向灭绝。”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全球的环保组织和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鲨鱼的生存和海洋生态的平衡。公众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拒绝非法鱼翅产品,从消费端推动海洋生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