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批三区名单已划定
上海市疫情防控动态播报:顾洪辉副秘书长全面解读全市核酸筛查及“三区”管理策略
昨日(4月11日),上海市副秘书长顾洪辉在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就全市核酸筛查结果和封控区、管控区、防备区的划分情况进行了详细通报。
经过两天的全市核酸筛查,截至4月11日上午8时,累计采样人数达2512万,已完成检测2152万。其中,检测结果异常的人数为25996人。目前,针对部分混管阳性人员的复检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方针,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全市实施了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策略,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备区。
封控区指的是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这些区域实行“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在封闭管理期间,实行“足不出户、服务上门”。若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则转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若封闭管理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则根据流调结果和调整研判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管控区则是近7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这些区域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居民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有序、分区限流地外出购买生活物资。若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若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核酸检测阴性,则解除管控。
防备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在这里,社会面管控得到强化,人员流动减少,避免聚集。市民原则上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得进入封控区和管控区。若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
目前,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和疫情研判,上海已划定了第一批“三区”名单,包括7624个封控区、2460个管控区、7565个防备区。各区将陆续公布具体名单,并根据疫情发展及时调整。
面对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上海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疫情分析研判,对“三区”实施动态调整,努力将疫情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顾洪辉副秘书长呼吁全体市民继续支持、配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共同建立“无疫”小区,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