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死后为何权力不交给儿子却是弟弟司马昭
在公元249年的正始十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随着司马懿利用陪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的机会,发动政变控制了京都,曹魏的军政大权被夺。不久之后,曹爽被诛杀,宗族力量日渐衰弱,司马氏逐渐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整个曹魏朝政。
司马懿去世后,权力交接到了司马师手中。虽然执政时间不长,但司马师以其雄才大略、沉稳有计谋的特质,成功稳固了司马氏的权力。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师知晓其中的秘密,甚至秘密培养了三千死士,为政变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负责掌握军权,使得司马氏在军事上也有足够的影响力。
司马师执政后,不仅对内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整顿纲纪,命百官推荐贤才,还对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新城之战中,他成功击溃吴国大军。在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掉司马师,事情败露后,司马师果断行动,杀死参与者,废黜曹芳,另立新帝。次年,他亲自率兵平定叛乱。尽管当时司马师正患眼疾,但在紧急情况下,他依然展现出决断和勇气。
命运却无情地夺走了司马师的生命。在他病逝许昌时,继承人选成为了一个问题。为何司马师选择将权力交给弟弟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在司马师病逝时,他已经48岁,没有亲生儿子,养子司马攸虽然是司马昭的次子,但传子这条路已经不太可靠。考虑到司马氏家族的利益和权力的稳固传承,司马师选择了将权力交给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长期领兵在外,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经验。在司马师死后,他顺利接替了兄长的所有权限。虽然他在某些方面不如司马师,但由于长期受其兄长的影响,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已经比较成熟。
为了保住的政权不被篡夺,司马师只能选择弟弟司马昭来有效掌控曹魏元勋之中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只有这样,司马氏的“大晋梦”才能得以延续。否则,权力可能会流失,家族梦想也会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