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王晋康:三体让科幻作家日子好多了
科幻巨匠王晋康:低调巨作背后的辉煌故事
网易娱乐报道(文、图/乔克德)在中国的科幻文学领域,有这样一位神秘而低调的巨匠,他就是王晋康。相比刘慈欣的高调亮相,王晋康更像一位隐世高人,潜心于南阳,却创作出百余部科幻小说,成为中国目前最高产的科幻作家。早在97年,他便在国际科幻大会上荣获银河奖,更在后来荣获全球华语星云奖终身成就奖。
在刘慈欣的《三体》掀起中国科幻影视热潮时,王晋康并未随波逐流。尽管名声在外,他却始终保持着低调姿态,专注于自己的科幻创作。直到南派三叔亲自探访,这位低调的科幻大师才首次走到台前。
今年的夏天,68岁的王晋康宣布与南派三叔的公司南派泛娱合作,将自己的百余部科幻IP交给他们运营。在采访中,王晋康朴实儒雅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坦言自己对商业化的运作并不熟悉,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全面运营他作品版权的公司,这样他就可以专注于创作,不再为版权运营等繁琐事务操心。
王晋康与刘慈欣私交甚好,对于《三体》他更是赞不绝口。他认为,《三体》不仅将中国科幻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度,还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他更是感慨,《三体》之后,自己的作品再版变得容易,IP资源也变得炙手可热。
在与南派三叔的合作中,王晋康最看重的是对方的敬业精神和不计较金钱的态度。他表示,自己在转让版权的过程中,最打动他的是南派泛娱对作品的尊重和他们对商业运作的专业性。王晋康还提到,南派泛娱的年轻团队氛围以及对自己作品的欣赏和认可也是他选择合作的重要原因。
当谈到2016年被誉为中国的科幻元年时,王晋康表示虽然自己并未特别关注这些标签,但他也深刻感受到了科幻文学和影视的蓬勃发展。尽管他一直保持低调,但他的作品始终被读者所关注和喜爱。如今,他的作品终于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和认可,他也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能够在未来的科幻电影领域大放异彩。
对于合作,王晋康充满期待。他表示,希望通过与南派泛娱的合作,能够将更多的科幻作品带给观众,为中国的科幻文学和影视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次合作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一个崭新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位低调的科幻大师在未来的创作中继续书写辉煌。关于作品影视化改编的:王晋康的独特视角
网易娱乐专访王晋康,深入其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的相关事宜。王晋康对于这一话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参与体验。
在与网易娱乐的访谈中,王晋康明确表示,他的作品影视化改编的决定权仍然归属于南派泛娱旗下的量子公司。他个人在合作中的角色主要是风格方向上的掌控。对于具体的创作过程,王晋康坦言不会参与,主要是因为他没有那个精力也不擅长。但他会作为把关人,对剧本进行把控,确保影视作品的风格和原著相符。
谈及中国科幻文学的现状,王晋康满怀信心地认为中国科幻文学已经走向成熟,优秀作品已经能够和国外作品比肩。对于自己的小说被搬上银幕,他有一定的标准,但也坦言自己正在适应这一新领域,希望在中间能够互相磨合出更好的作品。同时他也提到自己的标准也在于剧本的创作,以及是否能够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和需求。他平时会关注一些国外的科幻电影,如《星际穿越》、《阿凡达》等,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
谈及刘慈欣的《三体》,王晋康表示刘慈欣踢出了临门一脚,让科幻作家的日子更好过了。同时他也看到了中国的科幻影视热潮背后的巨大潜力。他认为整合是最大的困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虽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未知,但他坚信中国科幻电影一定会迎来大发展。
王晋康对于科幻小说的影视化改编持开放态度,同时也展现出了他对中国科幻文学以及影视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幻文学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让我们对中国的科幻电影行业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们相信在他的参与下,会有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同时我们也期待中国科幻电影行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谈及《三体》这部影片的未来,我们难以预测其是否会大获成功。即便第一部未能如愿,后续的作品仍有可能大放异彩。毕竟,科幻作品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那些富有内涵、情感深厚且受人喜爱的作品总会有一席之地。
对于“整合”这一概念,它好比中国的大飞机制造。虽然我们可以购买发动机、机翼等部件,但整体设计的能力才是关键。没有整体设计,一切皆是空谈。在当前的电影大跃进时代,虽然商业化气息浓厚,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科幻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商业化便不会成为创作的阻碍。
在与时间的赛跑中,我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仍愿意出山参与中国的电影事业。面对商业化的挑战,我深知情怀的重要性。至于主动权的问题,我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掌控,经过半年多的磨合,我希望这次我们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对于我的作品,我一直秉持着独特的科幻创作观。我并未设定一套固定的宇宙观或科幻世界观体系。我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源于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我不会为了迎合年轻人而改变我的风格,更不会使用网络语言。对我来说,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我不会放弃那些我认为特殊的东西。
我曾在一场作家笔会上分享过我的观点:年轻科幻作家站在未来看未来,而我和刘慈欣等中年作家则是站在现在看未来。而我自己的创作理念则是站在过去看未来。我会继续我的写作生涯,虽然精力有限,但我会尽力保持高产。对于电影改编,我希望能够找到适合的团队和导演,将我的作品以最好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对于《生命之歌》、《蚁生》等作品,我都非常期待能够搬上大银幕。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启发,让他们感受到科幻的魅力。由于年龄比他们大一些,我经历过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和等历史,这些经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沉甸甸的历史负担。这些经历也让我们在创作科幻作品时,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束缚。我认为,我们的作品并不是纯粹的空中楼阁,而是踏在坚实的大地上,虽然它可能不是科幻的主流,但我坚信,它仍然是科幻领域中极具价值的一部分。我坚守自己的风格,不会放弃。
在接受网易娱乐的采访时,我谈到作品的历史背景,确实,像这样的题材,在改编时必须要谨慎处理。我们会采取一些技术性的手段,适当调整内容,以确保作品的敏感性和得到妥善处理。
至于作品改编成电影的问题,我目前确实正在忙于写作三部曲:《逃出母宇宙》、《天父地母》以及第三部作品。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这上面,没有太多时间去观看大量的科幻电影。我还是会在晚上找时间看一部电影,或者在有空的时候去电影院观看。我并不经常大量观看电影,但我一直对科幻电影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我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科幻元素能够相互融合,呈现出更加引人入胜的故事。虽然历史背景的处理需要谨慎,但我会尽力将其融入到我的科幻作品中,让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我也期待着看到我的作品在银幕上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