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沂蒙郝益军竹笛协奏音乐会隆重举行
郝益军教授竹笛协奏曲音乐会纪实
泉城济南的山东省会大剧院音乐厅,于2021年12月10日晚星光璀璨,著名竹笛演奏家郝益军教授的音乐会在此隆重上演。这场名为“魂牵沂蒙”的音乐会,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音乐专家、学者,更有千余名知音同道共襄盛举。
音乐会呈现的五首协奏曲,无一不是笛坛的经典之作。如《雪意断桥》,那富有江南诗意的旋律,由著名作曲家刘锡津创作,将观众带入了清幽的断桥之境。《陕北四章》展现了西北的粗犷风情,而《金色的山东》则流淌出山东的豪迈与韵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笛子协奏曲《魂牵沂蒙》的首演,以其独特的音乐语汇和多乐章套曲形式,展现了沂蒙儿女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不屈精神。
当晚,郝益军教授的表演精湛绝伦,他根据不同的协奏曲风格,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演奏功底。无论是激昂的《金色的山东》,还是细腻的《雪意断桥》,郝教授都能游刃有余地诠释其内涵。他的表演不仅展现了一流演奏家的风采,更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家的复合底蕴和广阔的艺术视野。
这场音乐会由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歌舞剧院、山东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各方的鼎力支持。音乐会的举办,不仅增强了观众对民族音乐的感性认识,更是展现了郝益军教授的精湛技艺和竹笛这一中国乐器的独特魅力。
郝益军教授从教四十余年,始终致力于竹笛演奏与教学的和实践。他不仅具有精湛、扎实的演奏水平,更拥有勤奋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他的教育理念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竹笛演奏注入了新的语境与思维。郝教授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更在继承与发展中展现了艺术的生命力。
乐由心生,郝益军教授以民族音乐的普世大爱,结合岁月磨砺的精湛技艺,不断推陈出新。他的美好岁月,是因为在音乐的道路上始终负重前行。这位山东艺术学院的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不仅享受特殊津贴,更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等。
郝益军教授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舞台上,他的教学成果和音乐作品也广受好评。他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班,并在多个比赛中担任评委。他出版了多部专著和音像制品,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了多项专利和奖项。他曾多次赴世界各地演出和讲学,将中国音乐的文化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上海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山东省会大剧院以及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舞台上,举办了多场师生联合的音乐会与学术讲座,呈现了一场场音乐的盛宴。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师生的音乐才华,也体现了我国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已经在各类国家级、省级乃至国际级的民族乐器大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数百项荣誉。他们在文化部首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比赛、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华奖)、中国音乐家协会“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以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竹笛大赛等赛事中,以精湛的技艺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赞誉。不仅如此,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也已在北京、安徽、湖南、大连和山东等地的高等院校与专业院团担任教职,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到各地。
民乐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在这方面,指挥家张列和马海龙以其卓越的指挥技艺,与演奏家郝益军共同合作,为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精准地诠释作品的文化内涵,为山东民乐界树立了典范,激发了全省民乐从业者的创新热情。他们的努力不仅展现了山东竹笛艺术发展的新高度,也推动了山东民乐事业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以及舞台实践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他们的成就,不仅为山东民乐赢得了荣誉,也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