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墙是什么(女儿墙是什么意思)
女儿墙的多重起源
女儿墙,一个看似简单的建筑元素,背后却隐藏着多重神秘而又富有深意的来历。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堵矮墙的背后故事。
女儿墙最初是城墙上的垛口,那些凹进去的部分,给人一种阴柔之美的感觉,因此被称为女墙,又名女儿墙。其凸出的部分则显得阳刚有力。这堵墙上的实体部分一半高,上部则砌成缺口状,既可用于防身,又可以用于张望观察、射箭进攻。这一设计后来被引入到民房建筑上,特别是在楼房,尤其是大户人家深宅大院的四角,建起的角楼上,都能见到女儿墙的身影。
关于女儿墙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中国旧时代,大户人家的女孩通常不会出门,尤其是在元宵节这样热闹的场合,她们无法上街观看踩高跷舞龙和闹花灯。当老主人提议去房顶观看时,老夫人担心女孩们的安全,于是老主人提议在房顶边缘砌一道墙,这就是女儿墙的由来。
还有一个说法认为女儿墙的形成与砌长城有关。过去建筑并无屋面可供人行走,因此不存在屋面的拦护结构。在长城的修建过程中,征用了许多女儿劳工,但由于需要上脚手架,无法在城墙两侧砌砖块。为了加快速度,城墙砌平后,两边需砌防箭砖垛,这些砖垛就由女儿们负责砌造。从此后,建筑顶面凸出的墙就被称为女儿墙。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古代城墙上的故事。一位将军的女儿在城墙上面玩耍时不慎掉落身亡。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将军命令在城墙上加一道内墙。这道墙的高度恰好与女儿的身高相符。
纵观这些说法和传说,虽然关于女儿墙的来历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版本,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女儿墙其实就是比较矮的墙而已。无论是作为城墙的一部分还是民房的装饰,女儿墙都在默默地守护着建筑的安全和美感。这堵矮墙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见证了人们对建筑安全和美观的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