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做了哪些事?为何隋朝二世而亡呢?
在古老的中国,历经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乱之苦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切的转折,始于一个伟大的名字——杨坚。他于公元581年二月,通过柱国大将军、大司马的身份,接受了周静帝的禅位,建立了隋朝,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这个时代的开始并不平坦。隋朝尚未完全统一全国,南方的陈朝和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仍在抵抗。杨坚的决心和策略使得战争的结果变得明朗。开皇七年(590年),杨坚成功废除了西梁后主,西梁灭亡。接下来的几年里,杨坚派出大军三路伐陈,最终成功攻入陈朝的都城建康,活捉陈朝皇帝,陈朝灭亡。
随后,隋朝面临的是岭南地区的挑战。通过派遣使臣安抚岭南,以及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的努力,隋朝成功平定了岭南地区,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战乱状态,实现了中国的又一次统一。
统一全国后,杨坚励精图治,整顿政治、发展经济,开创了繁荣的开皇盛世。在这一时期,隋朝政治安定、民生富庶,粮仓中的粮食储备足以供全国人民食用五六十年。
强大的隋朝却在杨广手中走向了灭亡。杨广的两个决策被认为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罪魁祸首。
杨广下令建造东都洛阳和全长2700公里的大运河。这两项工程浩大无比,耗资巨大,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每月征调的民夫高达二百万,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在完成东都和大运河的建设后,杨广又发起了对高句丽的三次大规模战争。这些战争不仅未能取得任何战果,反而进一步消耗了隋朝的国力。
在杨广的统治下,隋朝百姓的生活变得苦不堪言。为了逃避无休止的劳役,有人甚至自残身体。最终,在杨广死后,隋朝的灭亡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
杨坚的隋朝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繁荣的时代,杨广的决策失误导致了这一伟大王朝的衰落。这一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需要明智的领导和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