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共有八个儿子,8岁的玄烨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我是迷奇闻网的小编,今天和大家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
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点,那就是立储并不是遵循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汉人的传统,但在满洲人的习俗中,原本并没有这一制度。
在满洲人入关之前,他们实行的是未分家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当儿子成年成家后,便会自立门户。在分家时,家族的财产主要由未成家的儿子继承,也就是小儿子负责继承老人的遗产。正是基于这一风俗,有些学者曾提出,当时皇太极欲将王位传给年幼但备受赏识的多尔衮,而非已成家的皇太极长子。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再来看清代的这些继承皇位的皇子们,很少有嫡长子继承的。比如老九登基,康熙是三阿哥,乾隆、同治皆是老四,光绪是老十五。顺治帝的兄长早年夭折,所以看似他是长子即位。而到了清末的宣统帝没有兄弟,溥仪更不是皇帝的儿子。由此可见,清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嫡长子即位的。所以说,嫡长子与否和即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康熙帝的生母出身汉军旗,在当时皇后主持后宫的情况下,后宫中除了满洲人和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就很少有汉人的地位。顺治帝对董鄂妃情有独钟,对其他嫔妃并不宠爱,更别提身份低微的佟氏,所以康熙在当时的地位也是十分普通的。
顺治帝曾询问他的皇子们未来的理想。弟弟常宁年纪尚幼无法回答,二阿哥福全胆小怕事,只想做一个普通的亲王,而康熙则毫无畏惧,表示想治理天下。这应该在当时就给了顺治帝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康熙登基并不是顺治帝的首选,当时顺治帝已病危。朝臣开始议论接班人选。清朝刚入主中原,局势未稳,有人主张由顺治帝的弟弟继承皇位,但这遭到了上三旗和孝庄的反对。孝庄怎会让出自己孩子的皇位?
在顺治帝的孩子中,除了福全和康熙外,其他孩子均年幼。特别是常宁,虽然出身满洲,但年纪太小无法担当重任。传教士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建议:康熙已经出过痘(一种在当时致命的疾病),而顺治帝正是因出痘病危。因此三阿哥未来生命无忧。孝庄和大臣们觉得此建议合理,于是康熙帝顺利继承皇统。这个故事充满了曲折和传奇色彩,展现了清朝宫廷的复杂和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