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时孟获在做什么 孟获为何没有出兵相救
蜀汉与孟获的传奇故事
当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总会遇到一些令人着迷的篇章。今天,迷奇闻网小编带你蜀汉和孟获之间的故事,一起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公元263年,一场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蜀汉。三国纷争的年代,蜀汉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此时的孟获,曾经被诸葛亮收服,但在蜀汉灭亡之际,他身在何处?为何没有出兵相救呢?让我们一起揭晓答案。
要说到蜀汉灭亡时为何没有救援大军的问题,其实主要责任在于蜀汉后主刘禅。成都城高粮足,但刘禅并未做出抵抗,便选择了投降。这样的决定,使得其他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至于孟获,他未能救援的原因则涉及到三个方面:不能救、不愿救、不敢救。
说到不能救,是因为孟获的年龄问题。据史书记载,孟获在南中地区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威望。在公元225年,他起兵反抗蜀汉时,已经是一个有一定资历的人物了。到蜀汉灭亡时,孟获可能已经年过七十。在那个时代,医疗条件有限,大多数人能活到五六十岁就已经不错了。孟获可能因为年龄问题无法亲自领兵救援。
再说到不愿救,是因为蜀汉和南中地区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密。诸葛亮采用羁糜统治的方法,虽然减轻了蜀汉的派兵压力,但也导致南中地区一直未能完全臣服。当蜀汉面临危机时,孟获等南中势力可能并不愿意出手相助。一个衰败的蜀汉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更加放心。
最后说到不敢救,即便孟获仍然健在且掌握兵权,他仍然可能不敢出兵救援蜀汉。一方面,刘禅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决策。在魏军进攻时,刘禅可能不允许其他将领带兵前往成都协防。如果孟获真的带兵前往成都,可能会被视为反叛行为而被刘禅处罚。另一方面,孟获可能会考虑到得罪魏国的风险。在战争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交好魏军对于他的利益可能更为有利。
蜀汉的快速灭亡,主要责任在于刘禅的决策失误和贪生怕死。孟获虽然曾经受到诸葛亮的收服,但在大局已定的形势下,他的影响有限。救与不救,结局都是一样的。历史的进程是由众多因素共同推动的,孟获在其中的角色只是其中之一。而我们作为旁观者,更应该以史为鉴,铭记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