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橞: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他为何在囚禁中去世?
朱橞,明朝宗室成员,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母亲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作为明朝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谷王,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了波折。接下来,就由我们一同他的故事。
在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即公历1391年5月17日),朱橞被封为谷王,之所以称为谷王,是因为他统治的上谷郡古名宣府。后来,他在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即公历1395年4月1日)就藩宣府。朱橞的生平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封国日益无道,夺人民田地,侵吞赋税,滥杀无辜。长史虞廷纲规劝他,却反被朱橞诬陷为诽谤而被斩。后来朱橞密谋谋反,被蜀献王朱椿揭发,使其与两个儿子一同被明成祖削为庶人,囚禁于徽州新安卫公署内。谷国也因此被撤除。
朱橞的人物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少年时期便得志,被封为谷王,统领上谷郡和长城九镇之一的宣府镇。朱橞在宣府一边兴建谷王府(皇城),一边进行戍边建设,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巩固明朝疆域做出了贡献。
在洪武三十一年(即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后,朱橞参与了早期城防建筑的建设。他将宣化城扩展为周边24里有奇的城垣,沿城设“一关七门”,还参与了修筑明长城和关隘的建设。这些建筑颇具攻守兼备之功能,是早期城防建筑的典范。
建文四年时,燕王朱棣举兵靖难,直逼南京。朱橞应建文帝诏,带兵赴京师护卫金川门。在顺京时,朱橞为防不测,令守城官兵封堵了宣化城的几座重要城门。后来在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即公历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带兵渡江至金川门外时,朱橞见大势已去,便打开了金川门迎接燕王纳降。燕王继位后,朱橞因献城有功被封驻长沙等地。然而他在长沙骄横霸道的行为引起了蜀王的责难和群臣的弹劾。最终于永乐十五年二月六日(即公历公元1417年)被废为庶人并囚禁。他的追随者也大多遭到了杀戮。直到宣德三年(即公元1428年),朱橞在囚禁中去世他的家属才被送往京城安置于凤阳、庐州等地。。作为一个历史风云人物他的传奇经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论是他在藩国时的建设成就还是在宫廷内的政治斗争他都展现出了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这也使得他的故事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