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德:从织席贩履到天下无人不知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对此,《追问历史》的作者雨有着深刻的见解。我们却可以进一步肯定:“得民性者,方能真正掌握天下大势。”因为民心是意识形态与心理层面的产物,容易被权力操纵或信息误导所影响。而民性,却是人民自然欲求的体现,是人性的绝对前提。任何领袖或英雄,无论他们如何玩弄权术,如果不能顺应民众对人权、人道、人情的渴求,最终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历史上,刘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关于他的背景,史家往往强调他的帝系家世,认为这正是他赢得人民拥护的原因。这真的就是历史的真相吗?实际上,刘备的帝系家世相当渺茫,他的祖辈以上的历史都模糊不清,甚至连他自己都无法说清楚。他的成功并非依赖于显赫的家世,而是源于他对民性的深刻理解与顺应。
刘备的出身并不高贵,甚至可以说是出身贫寒。他与母亲只能从事最下等的劳动来维持生计,这样的出身背景使得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十分卑下。他曾师从卢植,但这位大儒却无法保举他为孝廉。后来,因为立有战功,他才得以担任安喜尉这样的小官。在那个时候,他的身份卑微,甚至遭到了督邮的轻视。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了顺应民性,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开辟自己的道路。
与其他的诸侯相比,刘备一无所有,没有强大的武器和地盘。但他却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并顺应民性来赢得人民的真心拥护。其他的诸侯虽然也重视人力资源,但他们只是把“人”当作工具和兵力来源来看待,没有真正理解民性的重要性。他们为了实现政治和军事目的不惜使用残忍的手段进行大规模屠杀。刘备却表现出对民性的高度尊重。他不仅在灾难时期将自己的财物全部捐献出来帮助百姓度过难关还与群众共渡艰难时刻毫无怨言。这样的行为赢得了周围人的感动和百姓的衷心拥护。
刘备的成功并非偶然也非一蹴而就他顺应民性的理念赢得了天下人的尊敬和爱戴。他不仅关注人民的生存状况还尊重人民的人权、人道、人情需求这是他与其他诸侯最大的不同也是他最终能够赢得天下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可以说历史选择了刘备是因为他顺应了民性赢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