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时期袁绍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在公元191年的乱世之中,关东的诸将如韩馥、袁绍等,心生野心,意图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权臣董卓。这一提议却遭到了刘虞本人的坚决反对。刘虞言辞激烈地表示,当前国家遭受耻辱,王室蒙尘,他深受皇恩,未能洗雪国耻之前,岂敢有逆节之心。他警告袁绍等人,如若强行逼迫,他宁愿选择逃离中原,远赴匈奴,宁死不为傀儡。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权力有着深厚的渴望。百姓渴望成为官员,官员渴望成为权贵。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刘虞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我们来一下当时的天下形势,看看刘虞是否有资格和能力称帝。
袁绍和韩馥等人提出拥立刘虞的时候,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刘虞是汉室宗亲中的贤俊,可以担当天下之主。当时董卓已经废掉了少帝刘辨,自己掌控了朝廷,并杀害了许多朝廷重臣。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董卓的行为激起了诸侯的不满。关东的诸侯们聚集起来反抗董卓,公推袁绍为盟主。只要董卓手中有汉献帝,他就有最高发言权。袁绍等人起兵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清君侧,但在名义上仍需遵守汉献帝的旨意。袁绍等人宣称汉献帝被董卓逼迫发出的旨意都是伪造的。他们认为只有另立朝廷,摆脱董卓的挟制才能真正的摆脱困境。他们选择刘虞作为新的君主候选人。那么为什么是他们选择刘虞呢?刘虞作为汉室宗亲的一员在皇族间享有盛誉。他担任宗正期间表现卓越后来被任命为幽州牧。他在任期间治理幽州得到了百姓的广泛好评他对少数民族也采取了宽容和安抚的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信任和支持。他的声望和威望使得袁绍等人认为他是理想的君主候选人。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当清军入关时郑成功走上了反清复明的道路他多次与清军作战给清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为了寻找稳固的后方他把目光投向了台湾并最终成功。然而郑成功知道仅凭台湾无法与清廷对抗他又把目光转向了南洋。南洋地区生活着大量的华侨郑成功拥有当时南洋最强大的海军他有信心在那里建立自己的海洋帝国然而命运的转折却是残酷的郑成功突然病逝在台湾那年他仅仅三十九岁。郑成功的离世让中国丧失了建立海洋帝国的机会。他在后决定闭关锁国当西方的舰队来到中国时满清上下竟然视其为异类令人遗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