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柳公权心正笔正 柳公权练字的秘诀
柳公权心正笔正
有一次,唐穆宗观赏柳公权挥毫泼墨,对柳公权的书法技艺赞不绝口,感叹其字体之娟秀。
穆宗好奇问及柳公权练字的秘诀,柳公权回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心正则思深如浓墨,笔画则姿态端方。”这番话双关意味浓厚,不仅揭示了柳公权在书法艺术上的独到见解,还以练字为喻,劝诫穆宗治国亦需“心正”。这是对书法艺术深入的感悟,也是与书法完美融合的体现。
柳公权不仅将“心正”理念融入艺术创作,更将其视为行为准则。当唐文宗谈及自己的节俭习惯,以衣袖为例时,其他大臣纷纷附和,唯有柳公权保持沉默。他后来向文宗坦言,君主之大节在于任用贤能、纳谏如流,至于生活细节,则不必过分在意。文宗欣赏他的直谏,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柳公权的“心正”,不仅写出了世人赞叹的“柳骨之姿”,更以其深刻的政治见解成为一代名臣。他的理念备受后人推崇,连宋代文豪苏轼也著文赞扬。
柳公权的练字之路充满艰辛与付出。他小时候生活的河沟,因长期洗砚染墨而变黑。他曾观察到一位无臂老人用脚写字的技艺,深受启发,决心勤学苦练。他研究动物形态,观察飞禽走兽的动态,融入书法之中,使得字体越发飘逸动感,具有瘦骨之美。
柳公权的字被誉为柳体,充满骨感之美。他研习王羲之、钟繇等书法大师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他的楷书作品《玄秘塔碑》在其六十四岁时创作,笔法苍劲有力,在颜体的基础上加入柳体和创新元素,字体紧密、干净利落,艺术价值经久不衰。
另一代表作《蒙诏帖》则是柳公权早期的行书作品,展现出他年轻时的遒劲力道之美。此帖用笔苍劲,一气呵成,字形虽散却神聚,充满空灵动感。
柳公权的心正笔正之道,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上,更融入他的生活与人生哲学中。他的努力和才华,使得他成为一代书法大师,为后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