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惨败被杀刘备为何不救?真相让人愤怒!
在历史的长河中,最富悲剧色彩的一段故事,莫过于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最终惨遭不测的悲惨经历。许多人对此深感惋惜,疑惑为何关羽在关键时刻孤军奋战,竟无一兵一卒前来支援?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让我们回溯到那段历史。当时,刘备刚经历了汉中大捷,连年征战,入川三年战争及汉中苦战一年,使得刚刚占领的益州士卒疲惫不堪,急需休养生息。当关羽败走麦城至被杀,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即便刘备有意救援,也必须考虑现实的残酷。千里急行军,疲惫之师赶到荆州,无异于去送死。这样的救援,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可能损失更大。
从刘备集团的角度来看,他们当时也面临着诸多预料之外的情况。他们原本留下了“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方针,以为只要关羽能够执行,东吴就不会翻脸。他们未曾预料到曹操与孙权的勾结。
另一方面,孟达的不救也出乎人们的意料。上庸等三郡刚刚归服,局势尚不稳定,再加上申仪在背后捣乱,刘封孟达亦不能轻易离开,否则将有失土之责。而刘备集团未曾料到荆州会被孙权偷袭,这一事件发生后,他们对东吴的怨恨达到了极点。
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整个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以解释的细节。诸葛亮作为军师,明知隆中对中说的天下有变才能从荆州北伐的道理,为何在关羽行动时不下令劝阻?关羽孤军奋战,本就是兵家大忌。诸葛亮作为军师,理应提醒并提早做出战略支援,但这些都没有做到。
这难道是诸葛亮的故意疏忽吗?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存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种种疑问和不解,令人深感气愤。关羽的悲壮命运,不仅令人扼腕叹息,也让人对那些背后的复杂因素深感不解。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真相究竟如何?或许只有历史本身才能给出答案。